流水帐(八)
年味哪儿去了,儿时在农村里的年味足些,村子里面都是熟人,人情来往自然不少。如今大家都搬到城里去了,随着老人们的陆续离世,村里的宅基地日渐荒废。农村衰败的十分迅速,不少地方出现了无人村,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,农民变为市民。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,广大中西北部有大量人口在东南沿海务工,每年春运高峰有天量人口返乡过年。有没有一种可能,我这边没啥年味,不代表人家没有,有些地方可能还有。
网络上似乎有另外一些腔调,有些人吐槽道:一年忙到头,好不容易回家过年,很多人就开始相互攀比。已婚的人比谁家孩子有本事赚的钱多,未婚的人便是要承受来自父母的催婚压力。若是自身条件好倒也罢了,结婚自是早晚的事,但对于综合条件不好的老大难青年而言,催婚可能成了某些人的别有用心,明知道你结不了婚,但就是要过来说下你。有个别老哥已经没有多少成家的希望,甚至可以说已经放弃了。
深圳属于一个移民城市,每到过年差不多要走掉80%的人,大街上显得格外冷清,周围的商铺基本上属于关门状态,住宅楼里亮灯的房间更是寥寥无几。剩下的20%的人在深圳过年的都是哪些人呢?我想的话,一部分属于早年来深的人,房子买的早定居了,老家那边的关系联系的少。还有一部分人类似于“三和大神”,无依无靠无欲无求,几乎与家人断绝来往的那种。不管是哪类人,尽量过个肥年,有句话说的就很好嘛,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。由于人口体量足够大,即便走掉了80%的人,剩下的20%也有几百万人,所以旅游景点依然有很多人。
至于那些攀比,随它去吧,人生赢家身边自然不乏吹捧者,失败者则冷不丁要承受一两句闲言碎语。剩下那些虚伪的客套,却是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最后便是宝贵的亲情了,不可能所有的人来往都是为了利益,总归还是有些情感因素吧!
新年快乐。
发现很多商家,初二就开始做生意了
真没啥年味了
一年见一两次的亲戚,其实也找不到别的话题。总不能大家坐一起刷手机吧。